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培训中心 >> ★金牌课程预报 >> 讲义:私营公司创业战略<br>
    
  双击自动滚屏  
讲义:私营公司创业战略<br>

发表日期:2018年7月12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4826 次

 许多有志投身商海弄潮的人,都把拥有属于自己的公司当作人生的一大追求。然而,办公司毕竟与开一个小店铺不同,它不仅需要胆识、资金和人才,还要有一个完整的创业战略。这个创业战略必须依据创业者自身的自然条件和创业时的客观环境,以及兼顾自身所能掌握和利用的资源情况。纵观世界上许多有卓越成就的著名大公司,在其发展的起步阶段,无非有三种路径:由家庭作坊起步的“兄弟”公司、由多人合伙的“哥们”公司、由个人单枪匹马开创的独资公司。看完本章,你也许会对未来自己的公司形成一个更完备的构想……

 

一、重要的是选择自己钟情的事业

  私营公司的最大好处就是拥有海阔天空的选择自由,即选择自己所热爱的行业的自由,正是这种自由使自我创业所遇到的艰难坎坷没有白费,尽管注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你还是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钟情的事业,因为你能够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目标。

  

  选择干哪行是你面临的最重要抉择之一。因此,要选择能为你带来成就感和目标感的职业。世界上有很多不幸是由于工作中的不顺心酿成的。工作上的不满情绪往往波及个人生活,影响家庭和睦。这就是为什么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的原因,而且这也使你对自己、对事业都充满信心。所以说,选错行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浪费生命。

在决定你的私营公司进入的行业时,你很有必要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我能做什么事情,我想做什么事情?

 

  当家里人,亲朋好友好心好意的建议不绝于耳,自己对自己又心存顾虑时,这个问题就显得十分渺茫。很多时候,我们转向了被认为“安全稳定”的行业。还有时,别人总是从一开始就想打消我们创业的热情。

  选择干哪行并不容易,在情绪波动时期尤其如此。有些人工作半途被解雇,他们可能急于回归到就业大军里,因而饥不择食地抓住眼前的第一个机会。而财务危机使另一些人急功近利,一心寻找致富捷径。抑制这些压力,在一头扎进去之前认真反思,面对自己的内心非常重要。

  事实上,在当今社会瞬息万变、裁员风行以及注重发掘外部人才的经济形势下,并没有绝对“安全”的职业可言,当前的形势变化莫测,今天绝对有把握的事明天就成了过眼烟云。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于整个经济形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像在大学教书和政府部门供职这样安全的行业也破天荒地经历裁员的痛苦。全球经济以及科技的突飞猛进产生了瞬息万变的经济体制,即使是IBM这样的电脑巨人也面临解体的危机,以至于不得不改变其一贯奉行的不裁员政策。还记得当压缩磁盘占领唱片市场时,乙烯唱片制造商下场如何?

  既然任何行业都前途未卜,你只能尽量选择自己发自内心喜爱的行业和工作。如果你对你开办的私营公司和进入的行业一点兴趣都没有,也就难以保证你有足够的热情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究竟要经营什么行业为好?通常并不是凭生意人的主观愿望或兴趣所能决定的。这是说,并非生意人自己想干什么,就一定能干得了的。还要考虑生意人本身的经验学识与财力,以及社会需求和各种资源占有等条件。

  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有两位分别叫伯特和乔的美国人,原先合伙在纽约开办了一间汽车修配厂,生意做得相当成功。但时间一长,便感到有点腻了,不久,两人干脆卖掉汽车修配厂,然后去到迈阿密。两人发现自从地产建筑热在此兴起之后,一直长盛不衰,感到“混凝土预制件”这门生意有奔头,于是把一家研制这种建筑材料的工厂股权买下来。可是,他们两人都是建筑行业的“门外汉”,既不懂建筑,也不懂施工,工厂亏损严重,最后只好忍痛把该厂的股权全部出让,回过头来重新开办汽车修配厂。

  类似的事例在私营企业创业者中屡见不鲜。因此,生意人在考虑选择要干哪行为好的时候,首先要反问自己:“你懂得什么?”“自己干什么最有把握?况且,通常也只能是懂哪行干哪行,哪行有把握就干哪行,直至干好为止。

如果你没有选择自己非常了解的行业做生意,那么你奋斗的历程将会变得非常的漫长,而且你的发展前途也未卜,命运说不上操纵在谁的手中。况且不仅要面临一切起步者都要面临的问题,而且你的竞争对手在这一行业中懂得都比你多,你一创业便会处于劣势。

 

二、家庭作坊创业战略

  中国有句古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句话是对家族公司特性的最好概括。多少年来,世界公司的组织结构已经发展成多种多样的形态,而家族公司好像是长青树一样,一直久经风雨而不衰。其原因就是家族公司有强大的向心力,具有天然的竞争合力。

  

  现在,家族公司仍然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在美国,杜邦家族、 洛克菲勒家族、卡内基家族的创业奇迹至今还在公众中流传,人们形象地说福特家族、哈里曼家族、肯尼迪家庭打个喷嚏,华尔街立即就会感冒。

在亚洲,家族公司的影响更是无与伦比。由于长期家庭价值观在东亚的核心地位,以及没有成熟的经济运行机制的规范,亚洲的家族公司对于国家经济的影响超过了地球上的任何其他地区。韩国的几个家族公司控制了国家经济规模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台湾最大规模公司排行榜长期被台塑、长荣等家族公司所占据,而东南亚的林绍良家族、郭鹤年家族更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中国大陆的家族公司虽然规模较小,但改革开放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民营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一带,家族公司的形式十分普遍。

 

  1.家族公司长盛不衰的原因。

  一般来说,家族公司都是从小企业发展来的。在生意的初创时期,一家人勤勤恳恳,很快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这家企业的领导人物,常常规划了更远大的目标,要建立公司,求得整个家族的兴旺发达。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家族按照能力的不同分工,相互配合。由于一家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对每个人的习惯和才能比较了解,很容易在舞台摆正每个人的位置。同时,家族公司在开创之初,生存状况一般都比较恶劣,每个成员不计较得失,同舟共济,不会因为生意难做而分崩离析,这是家族公司的最大优势。

  20年代,中国东南地区崛起的荣氏家族,就是这样的典型。

  荣氏家族的创始人荣宗敬、荣德生是弟兄俩。荣宗敬是哥,荣德生是弟。荣宗敬15岁到上海铁锚厂当学徒,不久因为疾病被迫回家修养,一年后又到钱庄做学徒,一年以后荣德生也到钱庄做学徒。三年之后,钱庄因为甲午战争的缘故关了门,兄弟被迫再次回家。

  荣家本来就不富裕,现在父子三人同时在家赋闲,坐吃山空,家境越发穷困起来。父亲荣熙泰看到同乡中许多人靠开钱庄和经营工商业发了财,也动了心,要开一家钱庄。于是,他说服了当时一心想学医的荣德生,放弃学业,父子三人开钱庄。由于荣家财力不够,就吸收了几家股东。钱庄营业后,生意一直比较萧条,与荣家合作的股东就抽回资金,钱庄成为荣家独资。

  荣家兄弟在开设钱庄的同时,还兼营收蚕茧的业务。就这样慢慢经营,逐渐累积了一些钱财。这时大哥荣宗敬产生了办实业的念头,和弟弟一商量,竟然不谋而合。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我国,占领了北京。当年,北方出现严重的粮荒。因此南粮北运十分有利可图,荣家兄弟看中这个时机,决定兴办面粉加工业。由于资金不够,在面粉厂上采取股份制,吸收同乡朱仲蒲等人参加。不久面粉厂建立起来,取名保兴。

  可是当时的营业状况不好,人们对食用机制面粉心怀疑虑,加上没有找到稳定的销售市场,有一段时间,面粉厂的处境极其困难。在这种形势下,开办的几个股东都不想再投资下去,撤了资。这对荣家兄弟又是一击,弟兄俩一商量,认定投资面粉业绝对没错。于是就坚持下来。

  不久,荣家兄弟就有了转机。1904年的日俄战争使东北对面粉的需求大增,价格也大幅度上扬。荣德生让荣宗敬在上海购买机器,荣宗敬考虑到全部购买价格太贵,就购买了主要部件,其余的自己制造,荣德生扩大厂房,弟兄俩决定拼死一搏!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面粉厂的生意红火起来,面粉产量每天达到3000袋,每天的纯赢利达到500两白银。到1912年底,保兴厂一个厂的赢利就达到白银10万余两。

  就在这时,荣家兄弟又陷入破产境地。荣宗敬在上海做橡皮股票生意失败,紧接着又有一船面粉沉入海底,损失达五万余元。这时荣宗敬投资的裕大祥投机失利,损失达六、七十万两银子。这些打击使荣家兄弟的钱庄亏损殆尽,只好关闭钱庄。

  困顿之时,弟兄俩没有灰心,也没有相互埋怨。为扭转局面,荣德生购买了先进的机器,并严格把关小麦的质量,经过一年的时间,荣家兄弟就扭亏为盈,重新站立起来。到1922年,荣家的企业达到了全盛时期。

  这兄弟俩的成功除了开拓市场,注意产品质量等管理上的原因外,家族公司的形式也是重要的原因。因为是家族公司,所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关系使谁也不敢放弃企业的经营,遇到困难也不可能轻易分家析产,反而越是困难,就越是团结,这是家族公司不可战胜的关键所在。

人们常说家是生活的港湾,在无法预料的商海中,家族公司也在扮演这种角色。所以,在创业的道路上,能够找到和自己同呼吸、共患难的家族成员,应该说是一种幸运。

 

  2.家族公司的弊病。

  家族公司也有它的局限性,最重要的是任人唯亲,不能吸收杰出的非家族成员为企业出力。同时,在家族公司内部,人们对“家规”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国家的法律,在家族公司之间的关系上,“家长”们的亲密程度甚至超过了银行的资信评估。难怪有人说,东方人对关系的认可比共同的经济利益更重要。在经济比较繁荣的时期,这种做法的危害性没有显现出,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中,许多银行出现呆帐、坏帐,就是这种关系经济弊病的体现。从那以后,对家族公司的批评逐渐多了起来。

  由于担心家族式的经营会给公司带来僵化,吸收不了杰出的人才,全球的家族公司改造浪潮正在兴起。包括家族公司有了初步发展的中国大陆在内,家族公司的经营管理有了很大的变化。

被称为中国大陆最大民营企业——希望集团,是由刘氏弟兄四人创立。不久前,希望集团重新改组,由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向现代化的公司发展,弟兄四人分别以投入股份的形式掌握希望集团的控制权,这应该说是以后家族公司发展的方向。

 

三、合伙创业战略

  在创业的开始阶段,由于资金、人才、经验的不足,又没有家族公司那样的条件,这时选择一个或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伙开创工商业的成功之路,是许多公司老板的强烈愿望。

  

  确实,在自己势单力薄的情况下,合伙经营,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对于迅速扩大公司的实力,减少个人经营的风险来说,这的确是一种理想的模式。在世界各国的公司发展史中,这种依靠合伙经营,从而走出成功创业第一步的例子,可以说是举不胜举。然而,不可否认,在合伙经营中,能够善始善终、同心合力发展到大公司的例子十分罕见。

  与家族公司不同,合伙公司缺乏血缘这种天然的纽带。因而更容易分崩离析。合伙开公司之所以寿数不长,大都是因为在合作之初,公司面临一系列的问题要解决,大家专心于创业,对名利、地位的争夺不太热衷。当公司发展起来后,名利开始在个人心中发酵了,每个人都有了私心。就这样合伙公司开始出现了裂缝,虽然还不致于立即翻脸,但是一个公司内部出现这样各怀心思的人,公司的经营怎么能不走下坡路。

  矛盾出现后,最彻底的解决办法是“分家”,许多公司被一拆两半,甚至是一拆几半,这样的了断彻底倒是彻底,只是好端端的公司哪能经历这样的折腾,分家后无论资本和人才都不能和以前相比,竞争力马上下降。许多合伙公司在分家后一蹶不振,就是这样的原因。

合伙公司的这种发展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在寻找合伙人的时候要特别慎重。

 

  1.选择合伙人的第一原则。

  许多人在创建公司之前,都有许多无话不谈的朋友,这些人或者是同学、同乡,或者本来就是生意上的朋友。首先在朋友圈中寻找合伙人再正常不过了。但生意归生意,朋友归朋友。生活上,甚至在人生理想和习惯上相同不能等同于有同样的生意旨趣。因此,选择合伙人的第一原则应该是:两人都对同样的经营方向感兴趣。

  几年前,在广州有三位同在机关工作的朋友,因为不满足一杯水、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工作状况,决定合作开办一家公司。由于他们所在的机关本来就是管理城市建设的,所以他们志趣很容易统一在建筑领域。

  这三个人中,H是学工程设计的,L在单位负责财务工作,Y是机关秘书,没有从事建筑领域的实际经验,但是因为长期跟领导的关系,方方面面比较熟悉,考虑问题也比较成熟。

  开办公司的想法是H先提出的,但他既没有经验,也没有资金。LY二位举手赞成后,这些问题在大家的努力下,居然迅速解决了。

  于是,这三个人组成了黄金搭档,他们模仿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故事,给公司取名桃源。在以后的四年间,三个人没日没夜地干,Y负责公司的对外联络,H负责公司的工程设计,L担任公司的财务总管。由于正赶上全国房地产热,广州的楼市不断升温,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桃源公司的财产额持续上升,逐渐成为广州建筑界小有名气的民营建筑公司。

  然而,公司获得发展的同时,这三人的合作却没有持续下去。他们三人分别负责公司的三大部分业务,四年期间逐渐都有了自己的班底,俨然构成三大派系。这些手下为了争夺利益,不断在自己的领导面前吹风,制造不和。而这三位老板也早已经相互不服气。四年期间,Y因为经常在外联系,门路更广,加上对建筑技术不了解,逐渐把兴趣转到炒作楼市方面。而H的兴趣点也逐渐集中到建筑设计上来。本来他们是按照三三制分成的,伴随利润的增加,谁都对这种分配比例不满意了。

  H认为公司全靠他摸爬滚打才有今天的规模,而另两位只是动嘴皮子,耍笔杆子,居然也要平均分成。Y只热心做楼市投机生意,对公司向实业化发展兴趣不大,他还对L的财务持情绪态度,几次扬言要查帐。就这样,桃园三结义的朋友渐渐变成了陌路。桃源公司的业务也日渐稀少。

  眼看公司业务低落,三个股东的分家也提到了日程上来,大家都知道分家对谁都没有好处,无奈各有奋斗的目标和追求,只好劳燕纷飞。

桃源公司的解体说明,要想把合作永久持续下去,就必须是真正生意上的志同道合,有共同的兴趣点和创业动力,否则,只能是短暂的结合而已。

 

  2.合伙之前规定清楚责、权、利。

  俗话说:丑话说在前面。现在是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社会,个人之间的承诺只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把戏。如果在合伙之初,不把各种规定讲清楚,以后发生纠纷就难免要通过法律。在家族公司,这种情况当然不同,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兄弟之间分家产虽然也有争吵,但闹到法院的毕竟是少数。

  在桃源公司,HYL三人在创办公司之初,谁也没想到公司以后会有那么大的发展,因此对如何分红没有很多的关心,大家只是努力把公司的事情搞好。现在,人心散了,对金钱的计较也多了,大家都说自己的贡献最大,要求占有更多的公司财产。由于没有证人和协议,因此法院也无法判定每一方的分红比例,并根据这个比例来分割财产。于是三人又为这个问题闹得不可开交。

  亲兄弟,明算帐。这是做生意的天规之一,谁违反了它,谁就可能受到惩罚。合伙公司最忌讳的是为了友谊而忘了原则。合作之初,大家亲密无间,一到反目,感情受到很大伤害,生意也会衰落。

  如何在求利的基础上,使感情和利润一起增长,是每一个合伙人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只有当合伙人在生活、工作中,随时检讨自己,发现有损公司与个人友谊的事情,一定要防微杜渐。事前的防范远甚于事后的修补。

每一个渴望真诚合作的人难道不应该好好考虑吗?

 

四、“独孤求败”式的私营公司战略

  独孤求败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一个角色,他代表这样一种形象:身怀绝技,孤独执着,不断寻找对手并战胜他。

  

  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达到10亿美元的富豪——洛克菲勒,有一双孤独的眼神。每当下属向他报告时,他总是一言不发,冷冷地看着对方,在这种眼神的关照下,部属战战兢兢,希望报告尽快结束,好离开他的办公室。

  洛克菲勒的眼神在美国是冷酷和狡诈的象征。其实只要熟悉洛克菲勒的人都知道,在他清教徒的外表之下,有着一颗慈善的心,否则就无法解释,这个超级富豪成为第一位10亿富翁后,为什么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慷慨好施的人。而他的外表之所以变得这样冷酷,只是长期单枪匹马驰骋商海的结果。

  洛克菲勒出身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热衷于生意,但好像总是没有成功,反而五次以诈骗罪被起诉,因此给这个家庭带来的耻辱恐怕是留给洛克菲勒的唯一遗产。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洛克菲勒在17岁的时候就投身商场,中间忍受着无数的失败,直到他终于找到了石油,并因此发了财。但财富并没有给他带来声誉,终其一生,他获得的咒骂远多于赞美,即使他向美国的慈善事业捐献了将近5亿美元。世人大都注意到巨额财产给他带来的地位,对所遭遇的痛苦却很少理解。社会的误会和商场特有的尔虞我诈,造成了洛克菲勒式的创业者冷酷的外表。这几乎成为成功的个人公司开创者的共同特征。

  霍英东无疑也是这种孤独创业者的典型。

  霍英东生于1922年,6岁的时候,父亲出海时鱼船被风浪打翻身亡,成了孤儿。第二年,他的13岁的姐姐和11岁的哥哥又落海而死!霍英东小小年纪就忍受伤亲之痛,完全失去了童年的快乐。

  这个不知祖籍在何处的广东人,真正是在苦水中泡大的。他后来回忆说:“从小没钱,一心想发财,走路都在想如何才能拣到钱,不想日本人来了,为了两盅米到机场打工,失掉一截指头,当卡车司机也没当成。后来听说柏拉斯群岛有一种药可以卖大钱,便去这个荒无人烟的岛上干了6个月,结果没赚到钱,反而落了一身病

  但是,没过几年,霍英东摇身一变,在1954年投身于房地产生意,正是这个生意使他的财产从几十万元发展到10亿元。

  洛克菲勒和霍英东属于同样的创业类型,青年时期受到家庭贫寒的刺激,在环境的逼迫下,投身商海,尽管受尽苦难,但却练就了一身好本领,成为商界的成功典范。

与以上两人相比,还有另一种意义上的个人公司创建者,他们之所以创建公司,往往不是因为生活所迫,而纯粹是从兴趣出发,身怀“绝技”,为了让这种绝技发扬光大,毅然走上创业之路。

 

五、小公司赚钱战略

  在工业化时代,高大的厂房和烟囱成为公司实力的象征。确实,当你乘车在波音公司巨大的车间穿行,谁也不能否认工业化时代的伟大,从而对世界上许多大公司的经济实力感到叹服。然而,当你仔细看看这些股份公司的年度会计报表之后,你可能对这些公司的赢利水平感到吃惊。

  

  在美国赢利率最高的公司名单中,你看不到波音公司、福特公司、通用汽车公司这些巨人公司的名字。相反,戴尔公司、微软公司等没有高大厂房,雇员也很少的公司却榜上有名。在日本,世界著名的松下电器公司、马自达公司、丰田汽车公司的赢利是非常丰厚的,但与任天堂公司相比,它们的赢利水平就要大打折扣了。而任天堂公司的雇员不到200人,是一个专门开发游戏软件的公司,其总部只是一座四层的小楼而已。

  在后工业化时代,世界各国的大公司都陷入了“大企业病”,他们的发展步履维艰,生产与销售僵化。与此相反,小型工商业在世界各国蓬勃兴起,逐渐成为各国经济的中坚。虽然,大公司仍然在基础工业领域占据领袖地位,但小企业以其经营的灵活性,正处在如火如荼的上升阶段,难怪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说了这样一句话:“未来是小公司的天下。”

  美国《财富》杂志列举全美国发展最快的500家公司中,百分之三十四是靠不到1万美元的资金发家的,还有百分之五十九是靠不到5万美元的资本发家的。我们面临的情况正从越大越好转向小的就是好的。虽然有1万元钱,根本算不了什么,但还是可以让你做任何你想做的生意。

  小公司之所以能适应这个世界,首先是船小好掉头。当今世界,各种信息相互交织,商场风云变幻,让人目不暇接。小公司因为对市场的感觉敏锐,可以迅速根据市场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经营方法,改变自己产品的性能。而大公司,由于其管理的僵化,对市场的反映比较迟钝。即使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往往也无法立即适应它。

  同时,小公司的负责人往往就是老板,他们享有自己安排工作的自由,能够独立作出决断,在经营中能够及时贯彻自己的意图,而不用和其他人商量,对于风险和经营计划可以做到随时更改,这同大公司冗长的会议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许多有志气的青年愿意独立创业的主要原因。

  有一次,笔者在一家理发店理发,问理发的小姐今生最大的理想是什么。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是独立开店当老板。”

  我有点怀疑地说:“当老板那么容易!要自己独立处理一切,要办理执照、雇佣工人,还要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打交道。况且,就是这样还不一定比现在挣得多。

  “可是那是自己的店啊!小姐的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在这个世界上,谁不想拥有自己的事业呢,哪怕是最小的店铺也好!

  汤姆曾经做过17年的汽车推销员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有许多新鲜的销售点子,但是却没有被老板所采纳,相反,有的还被视为异想天开,作为反面教材在公司里被点名。两年以后,他觉得自己不应该继续在公司里干下去了,于是注册了一家专门从事汽车推销的小公司。现在他已经拥有5名推销员,业绩在同行中虽然不算最好,但蒸蒸日上。最近,他时常说:我爱好独立与自由地去做我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我却总也搞不明白为何现在才拥有自己的公司

  小型公司要想赚钱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选择一定的服务范围:小型公司一般都是有特定业务对象的公司,对确定的业务范围要求很高,如果公司不能确定一定数量的客户,那么在经营之初就会遇到很大的经营困难。相反,如果能有一定的客户,在公司经营之初,就会有更快的资金流通,从而有利于业务发展。

2.有专门的技术:有自己的特长,别人无法替代,或者无法比自己干得更好,这种情况特别适合个人创业。因此绝大多数的小公司创业者都有自己的技术。

 

六、创办“虚拟公司”战略

  前些年,有一位相声演员,讽刺社会上多如牛毛的公司时说:“如果从天安门城楼上甩下五顶帽子,就会有四顶落在经理头上。”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不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各种各样的公司多了起来,公司多经理当然不会少。人们对于那些没有实体,只能到处找机会,买空卖空的公司有一个很形象的称呼——皮包公司。

  

  办皮包公司的人,通常拿着一个公文包,里面没有别的东西,只有笔、烟、打火机等。这种公司走的是信息和关系的路子。从坏的方面看,这些人买空卖空,确实是对经济秩序的危害,所以一段时间里,居然有对皮包公司人人喊打的现象。

  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皮包公司的存在也有它的合理性。在改革开放之初,各种信息流通不畅,正需要一批人做中介,将商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联系起来,互通有无。皮包公司的出现正好适应了这一特点,所以在一段时期里能够大行其道。现在,市场经济逐渐走上了正规,各种信息流通的渠道也比较畅通,对皮包公司的讨论也逐渐烟消云散了。

  皮包公司尽管快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了,但人们对皮包公司的印象却还记忆犹新。它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公司被装在皮包里。没有高大的厂房,没有宽敞明亮的写字楼,可能也没有漂亮的秘书小姐,但一时间,皮包漫天飞,有的人竟然从此踏上个人创业的阳关大道。

  皮包公司的兴衰告诉我们这些后来的创业者,公司居然还有这样一种形式。

其实这种形式的公司不但没有消失,反而以另外的形式出现了,这就是现在风行的虚拟公司。

 

  1.虚拟公司的第一个好处是:

  它没有厂房、写字间、实验室,当然也没有漂亮秘书小姐。你无法找到这个公司具有实体的东西,它只是基于某种特定的项目而召集起来的。

  南唐多公司在1992年创造了55亿美元的销售额,仅仅892名雇员创造了12亿美元的税前利润。也就是说,每名雇员的销售额为600万美元。每名雇员的利润额高达150万美元。而著名的苹果公司平均利润只有50万美元。是什么让南唐多公司达到这样的水平,用其公司经理克罗夫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每次只做最重要的设计及市场管理工作,其余的所有工作则交给合作伙伴和特许商去做。

  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是最好学也最管用的经营技巧。

  金斯顿技术公司是1992年成长最快的一家私人公司,它仅有员工220人,却创造了5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人均销售额达到230万美元,这一数字是苹果公司的5倍,是数码公司的18倍。《商业周刊》说:金斯顿公司代表这样一种趋势,它既实现令人难以想象的增长,又始终维持自己特有的组织结构形式,并以这种组织形式,将其竞争对手通常要花10天去考虑的事情,缩短到只有几个小时。

  那么金斯顿公司是怎样动作的呢?这里有一个现成的例子。

  不久前的一天,“电脑王国”公司在洛杉矶的一个分支机构接到美国银行的一个电话,后者要求立即提供100台个人电脑。这家银行特别要求电脑必须有大量的额外内存和其他一些新的配置。而且可以运作微软公司的个人视窗系统,此外还能和银行其他的计算机网络连接。

  金斯顿公司立刻开始行动,只用几个小时就研制出这种有特殊要求的电脑。接着它把工程设计书交给它的一个重要的合伙人,埃克斯布莱斯制造公司,它专门负责电子零件的装配。埃克斯布莱斯制造公司马上清理出生产线,装上金斯顿公司订购的电脑零部件。就在当天下午,电脑送到了金斯顿。傍晚之前,金斯顿就完成了电脑的全部测试工作,并通过费德速递公司将货送到了电脑王国,到了那一周的周末,美国银行的计算机已经开始正常运转。

  金斯顿公司向人们提供了这样的信息,一个公司的结构没有必要样样俱全,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而把其余的事情交给另外的行家去做,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而且可以节省空间与人力。因此,全球最大的电脑芯片供应商——英特尔公司总经理格罗夫感慨地说:“用垂直方式能做得到的所有事情,都能花更少的钱由以水平方式组织的专业公司的集合来完成。”

虚拟公司的运作方式对于那些还没有创业,就准备创造万能公司的人来讲,是一个提醒。创立一家公司,就要从自己最擅长的地方做起,做家具的没有必要从经营伐木场开始,因为那有人在做,而且比自己做得更好。

 

  2.虚拟公司的另外一个好处是:

  它能够尽量节约经费的开支。过去“皮包公司”的经营就不需要太多的开支,因此可以在低水平的消耗状态下运作。而虚拟公司同样有这样的功能,他们不需要有华丽的外表和高大的纪念碑似的建筑物。过去石油公司为显示自己的实力,到处兴建摩天大楼。虚拟公司对此不屑一顾,因为它们根本不需要这些。它们要的是通过电话和英特网组成的信息网络,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加工产品。这样的公司是没有边际的,随分随合,总是为某一个具体的项目而存在。

  许多公司却不是这样,只要看看它们的日常开支帐单,你就会发现这样的单据:写字楼租金每月多少,水电费多少,招待费每月多少等等,公司的利润就是被这些费用拉下的。

  爱德华是美国一个著名的商人,可是如果对他的公司做一个正确的描绘,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他组建了一个名叫“及时雨能人群”的古怪的咨询公司。爱德华并没有雇佣大量手拿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的人,他甚至没有雇佣一名秘书或招待员。但他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召集经理、技术专家、商品专卖商。不管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人,他总是可以在最短时间里找到,然后把他们集合起来,为某个具体的项目服务。

  在爱德华承接的最大的一个项目中,该公司汇集了20人,并把他们分成四个小组来帮助第一洲际集团提高其信用卡、贷款和存款业务的现代化程度。该小组在该项目上工作了约三个月,帮助这一银行实现了1400万美元的赢余,然后就解散了。爱德华的公司又恢复了独行侠面目。

公司没有固定的结构,皮包公司适应了当时市场的情况,所以尽管人人喊打,却照样可以横行商海。而虚拟公司虽然没有厂房、办公室,甚至连皮包也没有,却博得满堂喝彩,看来创立公司最不重要的也许是它的结构,而去寻找市场的需要则是永远的课题。

 

七、“空手套白狼”创业战略

  “空手套白狼”是一个充满贬义的说法,指的是没有付出一定的代价,却想有很大的收获。如果这种代价指的是资本的话,那么在商场中,没有资本却创出大事业的例子却不胜枚举。

  

创业需要资本,开工得有本钱。没有钱,纵使诸葛在世,恐怕也枉然,更何况区区一介草民了。的确,要创业,怎离得了“钱”呢?没有钱,怎么雇伙计,怎么进原材料,怎么开拓市场,怎么……

 

  1.因为没有钱,才想当老板。

  真应了那句俗话:“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果然没有钱就创不了业当不成老板吗?其实大谬也。想想看,当老板的目的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创更大的业吗?如果现在手里已经有了很多钱,那还用得着费劲巴拉地创业吗?所以,没有钱才当老板,没有事业才去创业。天下的事情就是这样简单,因为没有才去做,做了就可能有了,因为不知道才去学,学了就可能明白了。

  当自己企业不赚钱,没有“钱”的“前景”恐怕不会光明灿烂。可这世界上还是照样出了那么多的创业成功者,赚大钱者,他们同样出身于“穷小子”阶层,曾经同样身无分文,像当代富豪李嘉诚、包玉刚、金庸等,像大陆的平民大款李晓华、希望集团兄弟。看来,创业、赚钱这行当的门道,绝对不像靠自己养母鸡生蛋那么简单,但也绝对不会太复杂。因为上述的成功人士都不是那种过于复杂的人。要想创业成功,学会“扎钱”和“用钱”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而言,个人创业的第一步便是筹措创业所需要的资本,这对个人创业者来说恰恰是最难的。通常的资本金来源有这样几种途径:依靠个人积累,但有些创业者在有创业的欲望后,往往并没有相应的资金做后盾,这时如果不能解决资本问题的话,恐怕只能等待创业计划的落空了;另外的解决办法恐怕是找亲友借贷,如果亲友可以借贷当然是最好的,但有的亲友自己也没有钱,即使有钱,他也不一定对你的创业计划有兴趣,不可能将钱投入到他没有把握的地方;还有一个办法是找银行,但这个办法实际上也困难重重,银行首先让你提供抵押,然后再提供担保,当你把所有的手续办妥时,机会可能已经错过去了。

因此,个人创业时期的资本金来源,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没有资本金却能创业成功的人,却大有人在。他们身无分文,却能驰骋商海。这其中的秘密是什么呢?

 

  2.而起。

  这些年,商界不断刮风,先是房地产风、过节风、股票风等等。每一次刮风都能刮出几个百万,甚至千万富翁。他们在“刮风”前还不能算是商界的成功人士,却能借风而起,居然成为时代风云人物。

  广东斗门县白藤湖,是围海造田的农场,它拥有三万亩土地和面积相当于西湖三倍的淡水湖。然而,这里却是一个贫困的地方,这里的农民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却没有相应的资金做前期投资,他们想招商,却没有人看好这个地方。

  钟华生却看上了这个地方。他认为白藤湖虽然不是特区,但靠近港澳;虽然白藤湖比较偏远,但有美丽的自然风光;白藤湖虽然严重地缺乏资金、人才、信息、技术,但有灵活的政策,这里干部群众要求改变贫困面貌的热情很高,一定可以很好地配合。

  钟华生决定在白藤湖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民度假村。但一无资金,二无人才,靠什么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呢?

  为了吸引投资者,他们制定了最打动人心的优惠条件:谁来建房均可免收地皮费;谁来投资,企业的所有均归投资者所有。土地本来是无价之宝,这里却是无偿奉送,令许多人想不通。但是局面一下子打开了。投资者在白藤湖大兴土木,一幢幢别墅拔地而起,旅游业也因此兴旺发达起来,带动了山区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办企业有了条件,改变了产业结构,农村贸易的活跃也使这个地区有了活力。旅游业的发达,使白藤湖的水产品以及土特产品变得更加增值,价格不断上升。

  房屋建在白藤湖,每年升值25%,旅游业的兴旺使白藤湖地区成为吸引各地观光客的胜地,他们的到来又成为资金、人才、智力的媒介,许多买卖,合作项目因此很容易就达成了。建筑公司为当地盖别墅,农民向旅游者卖农产品,贸易靠旅游发展,商业靠工业为导向,白藤湖地区经济渐渐成为一个有机循环的系统,成为投资者愿意选择的地方。

钟华生利用白藤湖美丽的自然风光,在没有资金、人才的情况下,用无偿出售土地所有权的方法造势,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而大批投资者的涌入,又抬高了白藤湖地区的价值,终于抓住了机遇,有了很大的发展。

 

  3.白手起家的妙计。

  无独有偶,在日本也有一个依靠土地发家的富翁。

  这个富翁名叫中山洋介,开始时,中山洋介和别人一样,手中既无资金,也无技术。但他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他有一股不服输的志气,当他跟别人说起准备经商时,大家都不相信。可他不但成了一个成功的商人,而且经营的还是资本量很大的房地产。

  经营房地产,利润很大,但是风险也很大,要有一大笔的资本做后盾,对于一般人而言,恐怕只能看别人赚钱了。但中山洋介没有悲观,他有白手起家的妙计。

  中山洋介经过考察发现,在日本,土地十分宝贵,不少人想开工厂,但资本金连土地都买不起,更谈不上建筑厂房了。与此相反,许多土地却还在闲置。如果不买土地,只租用土地,那些企业主就可以负担得起,而且肯定能受到欢迎。

  有了这样一个构思。中山洋介立即行动起来。他首先打听那些闲置的土地。这些土地往往比较偏僻,多是卖不出去的。他同这些土地的所有者商谈,提出改造利用土地的计划,土地所有者正为这些土地没有买主着急,现在有一个开发的方法,真是雪中送炭。他们纷纷愿意出让土地,有的甚至还拿出一定的资金充做股份。

  有了土地,中山洋介组建洋介土地开发公司,组织人员上门推销土地,这些工厂主正为没有资金兴建工厂着急,现在看到可以不用巨额资金,又有土地可以出租,当然十分高兴,于是乎上门和中山洋介签约的厂主络绎不绝。

  中山洋介的做法是,从租用厂房者收取租金后,扣除代办费用和厂房分摊偿还金,所剩的钱归土地所有者。厂房租金和土地租金之间的差额,除去修建厂房的费用,便是中山洋介的赢利。

  企业主、土地所以者、中山洋介三方达成协议后,中山洋介就向银行贷款、建房,然后按分期还款的方式归还银行的费用。

  中山洋介实际上起到了一个中介的作用。以他为纽带,土地所有者和工厂主联系起来。一开始,这一创意就很吸引人。那些偏僻的土地有了用处,而工厂主可以减去积累资金的时间。中山洋介第一年仅手续费用就收入了20亿日元,有了这笔钱后,就不用再向银行贷款了。就这样,中山洋介从营造小厂房到建筑大厂房,再到营建更大规模的工业区,他的公司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公司的经营也不再只限于租用土地。白手起家的中山洋介,终于成为日本数一数二的大企业家。

看完上面的成功典范,很多人羡慕他们机会好:你看,说到底不就是当个中介吗?就那么走运地发了。其实他们是真正不简单的人,他们在没有创业资金的情况下,硬是凭自己的头脑,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将买与卖成功地联系起来。一般人是发现市场供需,他们却是创造市场供需,有这样的头脑能不发吗?——哪怕是空手,也能套得住狼。

 

八、借鸡生蛋创业战略

个人创业依靠辛辛苦苦的积累,或者是亲友的借贷,最终无法解决公司迅速发展对资本的需求。这时,有魄力的公司老板都会找银行帮助。但银行也是赢利机构,让它对你进行投资,它也必须考虑这笔投资将来的收益如何,这笔投资是否能够如期收回。如果你的投资计划不能赢得银行支持,又等着要钱的话,那就必须做抵押贷款。可是你除了头脑外,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恐怕也只能望银行而兴叹了。不过,且慢叹息,请你看看这几位公司创建者,他们是这样从银行那里拿到钱的。

 

  1.向好企业借用信誉。

  洛维格是美国有名的大富翁,他采用的抵押方式贷款法,开美国银行界贷款方式的先河。当时,运油比运输普通货物赚钱,而买普通货船又比油轮便宜。洛维格就想买一条货船,改装成油轮,从事石油运输。但当他向大通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职员告诉他说:“贷款可以,但你必须保证将来能够还本息。”洛维格当然满口答应。但银行却不管他的信誓旦旦,坚持要他提供贷款抵押。

  洛维格只有一条破烂不堪,但勉强能航行的老式油轮,其价值连新式货轮的一半也没有,根本不可能指望它去抵押。但洛维格没有放弃,他想如果将这条轮船租借给一家信誉好的石油公司,用它的租借费用偿还银行的本息数目,这样银行因为石油公司的关系,也许会给我贷款。

  他找到大通银行,试探地问:“我现在有一条船,正在为西方石油公司租用,如果把这条船先过到银行门下,你们直接跟石油公司收取租金,以此来偿还我每月贷款的本息,如何?

  这种银行贷款的担保方式在当时银行还是新鲜事,经过一番争论,大通银行决定给洛维格一次机会。虽然洛维格谈不上有多少财富,缺乏足够的信用,但是西方石油公司却是响当当的牌子。

  洛维格借用石油公司的牌子,提高了自己的信用等级,很快借到一笔巨款。不久这笔钱换做了一艘货轮,洛维格将其改造成油轮,航行于中东和美国之间。之后,他又用这条船做抵押,买了另一条船,循环往复,财源滚滚而来。

  除此之外他还想起了一种“双保险贷款”方式,也为当时银行家所采纳。

  洛维格首先选定一艘还没有造好的货轮或油轮,然后向可能的顾主推销这条船,当顾主决定承租这条船后,他拿着与顾主承租契约到银行申请贷款。在这种情况下,船未下水之前,银行只能收取很少的本息,甚至是一文钱也不能收,而一旦船造好后,租金就归银行所有,若干年后,洛维格把贷款还清,还可以把船开走。这样他没有花一分钱,就成为正式的船主了。

  洛维格就是靠这种别出心裁的想法,实现了自己的发财梦想,最后发展为美国数一数二的大财主。

  也许有人说,美国的情况跟中国有很大不同,在美国可以做的事情,中国未必可以做,中国银行的每一笔贷款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洛维格的办法也只能是看看而已。这真是鼠目寸光的看法!

 

  2.巧牵银行牛鼻子。

  中国的民营企业家牟其中巧用银行的故事说起来如同神话一般。

  提起牟其中,真是毁誉参半,有人说他是中国头号富翁,有人说他是中国首号“骗子”。关于他倒飞机的事情,国人更是达到无人不晓的程度。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和前苏联瓦解,一时间许多国际倒爷,相继到前苏联找财路。牟其中当然也不例外,但牟其中这个人心大、胆大、气魄大,他一开始做生意就要做大生意,否则宁愿袖手旁观。

  这时,西南航空公司急需飞机,投入运行。牟其中了解到这个情况,他的脑袋立即转动起来,他想前苏联有世界上最好的飞机制造技术,民航飞机的生产肯定是不在话下,同时前苏联正遇到严重的经济困难,而中国的轻工产品非常丰富。如果在大陆购买工业产品,到俄罗斯市场上出售,用这笔钱再买飞机给西南航空公司,这样不就可能连赚几道钱了吗?

  牟其中认定这肯定是一桩赚钱买卖,可是他身无分文,上哪里去购买数量如此巨大的轻工业品呢?

  牟其中找到银行,银行考虑到贷款的风险问题,当然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他们告诉牟其中,只要看到飞机到了成都机场,就贷款。牟其中得到这个承诺后,就去找西南航空公司,要求委托他去购买飞机,并按合适的价格购买。西南航空公司正为无米之炊而发愁,现在牟其中主动要求购买飞机,公司几乎不承担什么风险,当即答应了牟其中的要求。

  牟其中到了俄罗斯,想方设法取得了俄罗斯方面的信任。最后,俄罗斯方面答应以易货方式卖两架图18客机,但必须是现货交易。牟其中没有钱。现货交易自然无法进行。最后,牟其中要求俄方先将飞机飞往成都,如果生意不成,他将承担俄方一切损失。于是两架图18客机飞到成都。

  银行看到飞机来了。就履行合同,给牟其中贷款。牟其中用这笔贷款在全国各地组织货源,拉了几车皮货到俄罗斯。俄罗斯和西南航空公司签定合同,三方都如愿以偿。西南航空公司买到了飞机,俄罗斯获得了急需的日用工业产品。而牟其中当然发了大财。

银行实际上也是一个企业,有利可图的事情,当然是不会放过的。但是银行一般不直接参与生意的过程,它可以提供资本金,所以信用对银行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与银行打交道,最重要的是取得信用,让它觉得把钱给你将来还可以收回。许多刚开始创业的人觉得,从银行贷款太艰难了,这不仅是手续的烦琐,更重要的是创业之初,资本严重不足的时候很多,没有足够的财产做抵押,无法从银行贷更多的钱。看罢上面的事例,你难道没有全新的思维吗?

 

九、“借梯登楼”创业战略

  上面两种方法,一个是针对公司与外部环境的角度来说的,另一个是针对公司与银行的关系来说的。这两种方法尽管很实用,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要求用计的人有很强的活动能力,多少还要有一定的信用基础。而我们要介绍的第三种例子,却没有这样的苛刻,只要用计的人能把握机会就行了。

  “借梯登楼”本来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用来说明利用别人的长处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很多,实施这一计谋的关键是找准梯子,如果梯子找得不准,不但楼登不上去,还有摔下来的危险。

  

  克罗家里很穷,他被迫在中学没有上完的时候出来做工,后来在一家工厂做推销员,尽管收入还可以,可他总是想自己出来创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经营快餐店的麦克唐纳兄弟。克罗对快餐的了解是从这兄弟俩身上开始的,经过一番调查,克罗觉得有必要对美国的快餐业进行改造,组成一个大的快餐托拉斯。虽然他雄心勃勃,却一贫如洗,根本没有资本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时,他想起了麦克唐纳兄弟,何不来个“借梯登楼”呢?克罗这样想。说干就干,克罗找到麦克唐纳兄弟,提出要到其快餐店打工,同时进行推销员的工作,并把做推销员工作的5%薪水给麦克唐纳兄弟,这当然是一个好买卖,麦克唐纳兄弟做梦也没有想到,堡垒中竟然混入了敌人。

  在以后的六年里,克罗为了赢得老板的信任,工作特别勤奋。他多次向老板提出改进经营方法,营造轻松环境,提出配制份饭、轻便包装、送饭上门等等建议;还建议在饭店里装上音响,使顾客更加舒适;他还大力改善食品卫生,严格挑选服务员。每一次的改革,都得到了麦克唐纳兄弟的同意,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美国,麦克唐纳快餐店的招牌越来越清晰,克罗新点子层出不穷,渐渐地在快餐店的地位超过了原来的老板。为加紧筹备倒戈,克罗秘密筹集了大量的资金,他认为时机成熟,是与麦克唐纳兄弟分道扬镳的时候了。

  1961年的一个晚上,克罗与麦克唐纳兄弟进行了一次艰苦的谈判。开始的时候,克罗提出了苛刻的条件,麦克唐纳兄弟拒绝让步,克罗把价格提到了270万美元的现金。麦克唐纳虽然舍不得自己的店,但又拒绝不了这个诱人的价格,最终同意由克罗独自经营。第二天,麦克唐纳快餐店发生了主仆易位事件,雇员炒了老板的鱿鱼。克罗入主后,立即贯彻自己的经营思想,并迅速扩大到全美国,在不长的时间里就赚回了270万美元,再经过20年的经营,总资产已经达到40多亿美元,其连锁店遍及世界各地。

  “借梯登楼”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操作很难的方法。许多读者大概都看过这样的计策,但真正用得好,却要精细地打算。

  “借梯登楼”之术的实施,首先要求经商者对自己要从事的事业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找准梯子。克罗对快餐业有兴趣,准备投资这一领域,所以他才会投奔麦克唐纳。如果克罗仅仅是为了解决资金的问题,到快餐店打工,那他再打六年的工也挣不了这么多钱,并且买下这个快餐店,更谈不上贯彻自己的经营思想了。

  但有的经商者,即使找准了梯子,却没有登上楼,反而被人发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一计策的实施,要求能够充分利用对方的弱点。克罗看准麦克唐纳兄弟的贪婪,先以自己推销员工资的5%为诱饵,进入其快餐店。后又以勤奋的工作赢得老板的支持,使自己的新鲜做法能够贯彻,以此检验了他们的可行性。最后,利用麦克唐纳兄弟要现金的心理,赢得快餐店的独自经营权。

 

十、“点子”创业战略

  智慧可以变成黄金,点子照样可以发家。许多人在创业的时候,身无分文,却能应时而起,靠的是什么?除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气概外,只有自己头脑中的智慧了。

 

  1.灵机一动变富翁。

  大家都用过可以弯曲的吸管喝可口可乐,谁也不会对这个吸管产生兴趣,因为它太简单了。可是就这样一个简单的东西,竟然给它的发明人带来几千万美元的收益。发明人道格拉斯既不是什么科学家,更没有博士、硕士的文凭,他因为打架斗殴被判刑入狱,一贫如洗。在狱中,他做梦都在想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一次,一则新闻报道引起他的兴趣,说的是太空人在宇宙飞船喝水非常困难。他想能不能发明一种吸管,可以改变水流的方向,而不是垂直的上下。经过几个小时的苦思冥想,答案出来了。只要把普通的吸管的前半截做成可拉可合的褶皱,就完全可以改变水流方向,就是睡在床上喝,也不用担心水流在自己的脖子上。

  道格拉斯即向美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这么简单的东西也能申请专利,许多犯人对此发出讥笑,奇怪的是专利申请不久就批了下来。这个弯曲的东西不仅仅解决了宇航员的喝水问题,而且被全美国的人所接受,大家都乐意在沙滩上、草地上边晒太阳,边喝饮料。小小发明创大生意,道格拉斯靠出售生产许可权,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千万富翁。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像这样的灵机一动变富翁的例子毕竟很少,许多发明都经过了艰辛的研究和探索。

 

  2.精诚所至,金钱为开。

  在中国为数不多的亿万富翁中,赵章光就是一个靠发明发家的典型。

  赵章光是浙江乐清的一位乡村医生,在长期的行医实践中,他掌握了治疗皮肤病的诀窍,竟然在乐清一带小有名气。

  一位慕名而来的病人,使赵章光的行医方向发生了改变,也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这位病人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如果从外表看,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可是你仔细观察,就可以看见她那一头秀发竟然是假的。原来,这位姑娘自幼时得病,头发全部掉光,每天带假发上下班,有一次突然刮风,她的假发被风刮掉,结果遭到许多人的嘲笑,这位姑娘因此每天以泪洗面,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她的家人听说赵章光治疗皮肤病很有一套,所以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请赵章光为她治疗。

  望着一家人期待的目光,赵章光陷入了沉思,像这位姑娘的情况,可以说屡见不鲜,在行医的过程中,赵章光多次目睹秃发给人造成的痛苦。医生救死扶伤的道义和责任,使他走上了治疗秃发的道路。没想到,竟然由此开拓出一个托拉斯企业,名扬四海,也使自己成为了大陆为数不多的亿万富豪。这是他当初所始料不及的。

  他开始有意识地收集资料,并热情而认真地接待每一位要求治疗的病人,详细询问导致秃发的原因,就这样,他不停地探索、实验、考察。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秃发这个顽症一定能够攻克。

  根据自己行医的经验,他决定从祖国的中医宝库中寻找药方。最后,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秃发的重要原因是精神紧张。

  白天,他到处行医,走乡串岭,不断收集流传在民间的偏方;夜晚,他点灯苦战,查阅典籍。他发现祖国的许多医典对秃发都有记载。例如晋代葛洪的《肘后方》、南齐志著《刘涓子鬼遗方》、唐朝《外台密要》。明代的《本草纲目》等书籍。

  根据对这些书籍的理解,加上自己的经验,赵章光配置了几种药水,开始尝试给病人治疗。开始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但是他坚持下来。实验经过了80次、90次、100次,也许是上天终于被他的毅力所感动,成功女神终于降临到他的头上。

  一天清晨,赵章光还没起床,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门外,他的好朋友林甲奶兴奋地喊着:“章光,你看,我的头发长起来了!赵章光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是林甲奶满头的新发显示着他确实成功了。赵章光没有立即陷入欣喜之中。他想林甲奶是不是一个特殊情况呢?在以后的时间里,他又多次用第101次配置的药水为病人治病。通过检验,他终于相信自己确实获得了成功。

  赵章光将他研制成功的这种治疗秃发的药命名为“101,以纪念他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个命名不仅记录了他数年如一日默默的钻研,也表明了他决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天下秃发病患者治疗的决心。

  赵章光是一个朴素的乡村医生,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发明的巨大的经济价值;更没有想到这个发明解决了世界医学界都无法解决的世界难题。当他怀着治病救人的淳朴心理,准备将这一发明推向社会时,却发现自己已经是身无分文。

  赵章光没有气馁,他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义务给病人看病。渐渐地相信他的人越来越多,“101的威名也随之传扬。终于,他的发明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有关部门组织了专家组对其进行了鉴定,大家认为这一发明可以有效地治疗脂溢性脱发,是一种融中西医治疗脱发的技术,在国际上具有先进水平。

接着,赵章光的发明终于得到全世界的承认,在布鲁塞尔国际发明博览会上,一举夺取金牌。许多用过“101的人都不约而同地称赞它的神奇功效。在日本,更有秃发患者称它为东方魔水。赵章光的名字从乐清走向温州,走向浙江,走向北京,走向全世界,走向成千上万的秃发患者心中。而他自己的命运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从一文不名的乡村医生,变成全国的亿万富豪。

 

我们在这里举的例子,他们在创业时都没有足够的资本,但他们依靠自己的智慧,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道格拉斯在偶然的机会里,用自己的灵机一动改变了自己的一生,而赵章光先生则用艰苦的努力、汗水,研制出改变很多人命运的救世良药。从这一点来说,这二人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但他们都有要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心,这使他们超越了资本创业的局限,用智慧实现了人生理想。他们的例子对于那些想创业,又哀叹自己没有钱来创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警醒吗?!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0)

中国哈尔管理学院(中国哈尔国际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液晶大楼   联系电话:18305759080;QQ:375453467   联系人:濮先生
备案编号:浙ICP备090573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