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C厂是隶属于A集团公司的国有企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到1994年销售收入、利润已经在行业中名列前茅;1995年以后,随着国外产品的冲击以及国内替代品的迅速出现等,C厂的销售情况迅速恶化,经济效益明显下滑,连续几年出现亏损;面对这种情况,C厂采取了降低生产成本、开发新产品、精简人员等措施,但都没有能够彻底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
针对这种局面,2003年A集团公司决定对C厂实施改制。经过清产核资、资产评估,C厂的总资产为6000余万元,但其设备已经老化,仓库的存货也多沉积多年,使用价值较低,再加上呆死帐等,净资产仅为1000万元左右。
根据这个情况,考虑到企业的发展,厂领导制订了将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方案,报集团公司批准后,就实施了企业的改制工作。通过引进一个战略投资者——D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由D有限责任公司控股的CD有限责任公司,CD有限责任公司并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成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班子等组织机构,开始了新公司的运作。
经过一年的经营,CD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状况没有明显的好转,A集团公司的有关领导和CD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都感到困惑,是改制改得不彻底,还是公司的治理出现了问题?还是……
CD有限责任公司的状况是许多企业在改制后经常碰到的问题,困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大家对改制的认识不准确,对改制的期望过高,以为企业改制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没有考虑到改制只是解决了企业的产权归属,其他的问题,如市场、生产等问题,仍然存在;二是公司治理机构的建立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要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运作,真正发挥其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增加公司经济效益的作用。
或许您所在的企业也遇到了类似的状况,不进行改制是“等死”;实施了改制以后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那么您想知道自己的企业在经营体制上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呢?您想知道如何在改制后经营好自己的企业吗?
当然,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并不复杂,只要您先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对照科学的参照系数,拿出纸笔,认真填写下面的调查问卷,您就可以获得专业的管理咨询专家,运用专业的系统模版,为您开具的诊断说明。
体制与治理结构健康状况需要检查的相关项目
体制与治理结构健康状况调查是本次“中国企业组织健康状况系列调查”的第八部分。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改制是企业机制创新的一次尝试,是国有、集体企业明晰产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因此,体制与治理结构的健康状况是衡量组织健康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前述的案例来看,反映出企业在体制与治理结构中容易出现的几方面问题,比如在企业体制方面,由于产权不明晰,会造成所有者“缺位”;在治理结构合理性上,缺少外部董事的监督检查,造成“内部人控制”;在治理的有效性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董事会决策机制,造成董事会不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及时、有效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