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流水生产是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概念相联系的。1978年,大野耐一(丰田生产方式的创始人之一)在《丰田生产方式》一书中首次提出多品种小批量流水生产的概念。具体来说,丰田公司年产百万量的“花冠”牌轿车,完全相同的车不到50辆,其品种之多,批量之小可见一斑。这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消费水平提高后出现的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现象。在这条件下,进度计划不单是数量要求,还有品种要求。而流水生产线所能生产的产品品种非常有限,适应市场对产品品种的复杂多变要求的能力比较低,以单品种大批量高效率见长的流水生产组织方式遇到新问题。
在这种市场需求复杂多变条件下,除了流水线生产的加工技术能否适应以外,生产管理上的难点主要是:
1、计划难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生产计划需要频繁变动。例如,我国的彩电巨子长虹集团,一年中生产线上临时决定转换产品的次数有100多次,最多时一周内有4-5次。
2、准备工作难做,包括技术的、物资的、生产装置的调整。
3、进度难以控制,因计划频频调整,会出现后面的工序原计划任务还没完成,前工序开始执行新的计划,统计信息容易搞错,为进度控制增加困难。长虹厂是依靠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研究出一套转换产品的操作程序。转产指令下达到所有有关部门后,大家立即按制度规定的执行,在半小时到1小时内实现平稳转产。
丰田公司创造的丰田生产方式(现在又称为“精益生产”)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们使用看板管理实现生产指令的传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