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
1、物流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商流概念:对象所有权转移的活动。商物分离概念:在合理的组织流通活动中,实行商物分离的原则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2、物流的分类有哪些?
答:(一)按照作用分类:(1)供应物流;(2)销售物流;(3)生产物流;(4)回收物流;(5)废弃物物流(二)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1)地区物流;(2)国内物流;(3)国际物流(三)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1社会物流;2行业物流;3企业物流。
3、简述企业物流结构?
答:(一)企业物流水平结构:根据物流活动繁盛先后次序,可将其分为四部分:(1)供应物流;(2)生产物流;(3)销售物流;(4)回收、废弃物物流;(二)企业物流的垂直结构:物流通过管理层、控制层和作业层三个层次的协调配合实现其总体功能。
4、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有哪些?
答:(1)各种设施在生产空间的合理布局;(2)合理控制库存;(3)均衡生产;(4)合理的培植和使用物流机械;(5)健全物流信息系统关于物流定义的说明: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5、物流定义的说明
6、互联网时代的物流特点:1经营全球化;2系统网络化;3供应链的简约化;4企业规模化;5服务一体化。
物流科学的性质:(1)物流科学是综合性交叉学科;(2)物流具有系统科学的特征;(3)物流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
第二章 物流系统及其构成
1、物流系统及其存在的制约关系有哪些?答:(1)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间的制约关系;(2)构成物流服务子系统功能之间的约束关系;(3)构成物流成本的各个环节费用之间的关系;(4)各子系统的功能和所耗费用的关系。
2、物流系统的模式是什么:答:输入、输出、处理、限制、反馈等功能。
3、物流系统化目标:服务性、快捷性、有效的利用面积和空间、规模适应化、库存控制。
4、物流系统分析特点:系统分析是以系统整体效益为目标,以寻求解决特定问题最优策略为重点,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给予决策者以价值判断以求有利的决策。整个系统的建立过程:可以分为系统规划、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过程。
5、运输的主要方式及特点:(1)铁路运输:陆地长距离的主要方式不受运输条件影响,可重载高速运行及运输单位大;(2)公路运输:空间时间自由,不受线路停车站约束,门对门直达输送,包装可以简化货物损伤、丢失和误送的可能性很小;(3)水路运输:在大批量和远距离的运输中价格便宜,可以运送超大型和超重物;(4)航空运输:速度快,时间短货物损失少,适合保鲜物品输送,运输费用高;(5)管道运输:维修费便宜,输送大量物资不费人力运输成本低占地少、安全事故少公害少,运输地点输送对象有局限性。
6、运输合理化途径:(1)运输网络合理配置;(2)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3)提高运行效率;(4)推进共用运输5采用各种现代运输方法。
7、仓库应具有的功能:(1)储存和保管功能;(2)调节供需功能3调节货物运输能力的功能4配送和流通加工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