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八月,当我决定报考MBA时,我是这样分析自己的:第一、工科背景,高数还可以;第二、做过两年秘书,写作还行,语文估计问题不大;第三、干过人事管理工作,应该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差的恐怕只有英语(英语在学校和单位要求不高,没有参加四、六考试)。但英语很出人意料地考了个最高分83分。
就考试而言,导致失败的原因一般有三个:一是实力不够,也就是你的基础底子比较差或着准备得不充分;二是复习的方法、方向不对(结果:南辕北辙,费力不讨好);三是忽略了自身状态的调整,主要是指心理状态的调整(结果:阴沟翻船,功亏一溃)。就我个人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病急乱投医——复习目标计划、阶段层次不明确
大概是去年六七月份,我决定考MBA,由于毕业后五六年,没有参加过什么正儿八经的学习考试,提前也没有作什么准备(也不知道作什么准备),刚参加补习班时,有点不适应,有一段时间(大概两个月左右),复习理不清头绪,逮什么学什么,紧张得昏天黑地。
现在想起来,复习备考的过程,其实就像参加万米长跑一样,比赛中体力和耐力不可少,方法也很重要。开始不妨慢一点,中间保持节奏,既不出头也不落后,最后冲刺。有些同学前面时间抓得特别紧,动手也早,可到后来却紧张疲劳过度,有些力不从心了,状态不佳,最后成为强弩之末。
在复习中,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哪段时间主攻英语,哪段时间主攻数学,什么时间必须完成第一轮复习,什么时间该进入考前系统复习,事先有计划,并严格执行,才能有条不紊,不丢不落。此外,还要考虑各门课程的特点以及自己的强弱项。例如:英语需要的是功底,英语学习贯穿始终(视情况增减);数学复习一定要提前(时间不确定,一道题可能三分钟也可能三小时,如果靠后,很可能影响计划进行,进而影响心情);管理、逻辑跟着课时走,但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弄清基本概念和提炼并牢固记忆提纲和知识要点;二是做完习题,要逐题进行分析,注意对题目加以分类,以便形成条件反射,快速、准确地找到考点;三是多问、多讨论。在管理和逻辑试题中,你可能会碰到同一道题在不同书中答案不同,和自己认为的不同,甚至和老师讲的也不同,这些可能就是自己思路不对的地方,多考虑、多问、多讨论,能使自己多角度看问题;语文主要是靠的是平时基础,除了跟着课时走之外,考前一定得多看一些文章,免得写作没思路,考前还要做一些成套的题找一找感觉。
二、阴沟里翻船——复习过程中组织安排不当
1、笨鸟不先飞——时间的组织安排
从我的基础来看,我属于笨鸟一类,刚参加补习班时,舍不得放弃工作,总想工作学习两不误,白天上班,晚上复习,周末从大港赶来听课,然后赶回去上班,结果人折腾的很疲惫,根本完不成复习计划。直到10月底我才下定决心,坚决停了工作,尽管如此,还是浪费了许多时间,导致后期复习很紧张,很被动。
结论:尽早脱产复习(至少最后一个月),这段时间的投入也许给你带来人生的重大转机。
2、因小失大——复习环境的安排组织
复习过程中,人的精力高度集中,对外界刺激很敏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平时大大咧咧,休息睡觉雷打不动,但复习准备过程变得特别敏感,想集中精力,可总能找到周围的动静;住在学生宿舍,每周折腾两三个晚上,心烦意乱,补习结束了还不清楚问题所在)。
结论:投入不吝啬,将无关事暂置一边,争取创造良好复习环境。
3、自信轻敌——计划落实的组织及控制标准
当时,我觉得自己最有把握的就是数学(凡能得到的数学资料,几乎都看过,很少不会做,而且经常给别人讲题)。但是,平时做题只注意了思路,方法,忽视了做题的的规范,尤其是运算速度,运算准确性的训练,以为考试时只要细心一点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在校时可能是考试高手,但工作几年可能已经生疏了,而且,补习时缺乏正式的模拟训练。记得拿到考卷,一看大部分题有思路,刚开始感到很高兴,可等做完选择题,才发现时间已过半,越急越慌,连基本题都不知从何着手。
结论:平时做模拟题时一定从时间,速度上严格要求,提高运算能力,规范书写;此外,作文(中英)写作考试时几乎没有时间修改,平时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以免考场上措手不及。
三、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点关键环节控制把握不准
在复习考试的重点环节的控制方面,从我本人经验教训上讲,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复习中:抓大放小,宁少勿滥,主次平衡
抓大放小:第一、管理、逻辑、数学,这些可能在短期(学习或恢复)取得较大效果的科目,应临阵磨枪,适当多投入一些时间精力;英语和语文主要靠基础,突击效果不明显,而我去年在语文上投入的时间太多,效果也不好;第二、请一定重视作文(中英文),多背几篇范文,多看一些时事评论,最好试着写几篇(考试时有助于稳定情绪)。
宁少勿滥:去年的数学题和逻辑题,我做得比较多,总想多见一些题型,但却忽略了分析、总结归类,摊子铺得太大,复习时搞得很紧张。其实,多做题是必要的,但标准是做过题自己能够掌握,并保证自己有时间再复习,否则,看过也等于没看。
主次平衡:强弱动态平衡,一定要保证弱项过底线,政治也不可忽略。
2、应试中:忠实原文,宁死勿活,先易后难
忠实原文:管理题、英语阅读理解甚至逻辑题中,消除思维定式、思维定式影响,消除经验主义的影响,不要想当然,碰到面熟的题一定要小心,很可能是圈套。
宁死勿活;英译汉,管理简答及案例分析笔答,中英文作文,一定要审清题,不要过于自信,随意发挥,不要把阅卷老师想像得很博学,很聪明,答题不如死一点,简单易懂一点,我想阅卷不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恐怕老师很难有心情考虑你的即兴发挥。先易后难:主要是针对去年数学和管理出现的新变化而言,在去年做一些标准模拟题时(教材),很少有时间不够用的现象,导致对考试可能难度估计不足,平时对速度和准确度要求不高(今年的情况不明确)。除了平时加强有关训练外,考试时要先易后难,况且容易的并不见得分值低(和高考的区别,高分好学校:过线就可以上南开)。如:数学、管理先做明白题;作文(中英文)先看题(脑子里有印象,没准在试卷中可找到相关的东西,判卷非一人);逻辑先做(脑子清醒)。
四、患得患失——复习过程中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不到位
这是我今天要重点讲的问题,因为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控制不仅关系到考试的成败,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将来的MBA学习。MBA到底学什么?第一是管理学科的基本知识,这是基础;第二提高综合素质。MBA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事物判断的正确率和反应速度;对环境适应能力);第三MBA是一种精神培训,也就是一种心理素质的培养。(哈佛第一年每天仅四小时的鬼门关,用超常规的大强度的学习,高压的考试)培训一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AMBITION(野心、雄心),培养MBA所特有的、为未来商战必备的坚韧、刚毅、敏锐和迅捷。恐怕第三条是中国MBA和国际一流MBA的主要差距。
既然我们选择了MBA,将来想做一个职业管理者,那么我们首先要注意的也许就是心理素质的锻炼培养,学会有效地管理自己,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现在,考研一年比一年热,所有考研的复习过程应该都是紧张的、有压力的,每个人肯定都会有大大小小挫折,肯定会有情绪上的起伏,但因为你是MBA,所以你必须认识到有困难和麻烦是必然的,这就是一种考验,而且必须接受和经受住这种考验。坦白地说,当时我的心理状态调整、控制的不好。
刚开始复习时,虽然很紧张,但压力不太,因为我还上着班,觉得考上了算我赚一个文凭,考不上呢,还省了三万元学费,里外都不赔。后来,也就是11月底,当我把工作停了以后,心里的压力才逐渐大了起来。看到别人一个个表情严肃、行色匆匆,我也跟着紧张;而且知道,有的同学基础很好(有一些二考的,有不少经济、管理类毕业生,许多人英语都过了六级),谈吐中有成竹在胸,信心十足,显然是有备而来,这时不仅是紧张了,简直是害怕,六七百人参加考试,招生简章上说就招五六十人,自己再努力也架不住人多,有几个厉害的不就没我的事了吗?我开始怀疑自己,总是担心自己考不上,而且还总想打听别人的复习情况,总能找到自己不如别人地方,结果搞得情绪大起大落,晚上有时还失眠,白天无精打彩,临考前,紧张的上火,几乎连饺子都吃不下去,考完数学,人就蒙了,最后考完时,人灰颓颓的,脸发绿,反应都有些迟顿(一点也不夸张)。
现在想起来,着实没有必要,全国的录取分数线,除清华外几乎都一样,也就是说,只要你够分数线,你就有学上,事实上,除台湾班外,南开上线的96人全部入学,也就是底子差一些的人不要太担心,别人能考90分,咱努努力争取考到60分以上,过了线就行。然而结果很有意思,除了数学理工科学生普遍有一些优势之外,管理高分前几名既不是学经济管理的也不是从事管理工作的(待会介绍经验的是一个来自唐山的普通教师),语文与逻辑也如此,英语三个高分除了我之外,有一天财的,还有一个中专毕业(后自己拿的大专),当然分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水平,因为这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因此,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一定要戒骄戒躁,争取考出好成绩;现在感觉不太好的同学,一定不要气馁,只要你坚持下去,方法对路,肯定会有较大提高。请大家一定相信自己,把复习备考的过程当成一个培养自己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抗干扰能力、抗挫折能力的过程,当成你MBA学习的前奏,当成你成为合格管理者的必修课;而且,大家一定要充满自信,虽然参加考试的人很多,但有实力的人并不多,只要你努力,成功就可能属于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