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全国报刊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到如今的2600多家,报刊社增长达数十倍之多。在我们工作、生活中充斥着某报某社编辑、记者的媒体人如白驹过隙,数不胜数。我辈人,在这样的心态作祟下,办一份属于自己的媒体成为最大的愿望之一。由于我国对报刊属于“审批制”,管理严格称之为“政治家办报”,要办报、办刊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由于有国外的经验借鉴,办一份DM杂志成为许多人切入媒体行业的捷径,纷纷涉足,由于低估了办DM杂志的门槛,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费力不讨好。
DM杂志,介乎于广告与媒体之间,兼具广告的灵活性和媒体的严谨性,属于边缘化媒体。对于DM杂志,广告策划从业人员和分管副总对此并不陌生,并且都比较看好。但是,对于DM杂志效果和影响力的评估却持怀疑态度,没有我们想像的发展得好。如何评估DM杂志的效果和影响力问题成为DM杂志发展的瓶颈和一大难题。
“江南春的楼宇广告是分众的概念,DM杂志却是精众的概念。” DM杂志的精众体现在它是数据库营销,细分读者群,表现在它读者群的高端性,是高收入高消费人群。DM杂志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有它自身的特点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报刊由于受发行的影响,在受众群体上具有不确定性,读者收入、文化层次等参差不齐,整体购买力较差。DM杂志不以售卖为目的,在发行上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选择性,目标对象明确,以高端数据库为依托向高收入、高消费人群直接邮寄,投递精准到位,读者整体购买力强。我们试想一下,一本面向全国发行的杂志发行量上十万,就是优秀的期刊。而全国发行量十万的杂志均分到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平均不到3000本,如北京、上海、广深等大城市的发行量会多些,中小城市更少,以1:5的阅读率,影响不到2万人群。一本在当地城市发行2万的DM杂志(一本成熟的DM杂志它在一个地区的发行量不会低于1万),同样以1:5的阅读率,影响人群将是10万以上。如果一个品牌在全国需要蜻蜓点水式的宣传,它可以选择全国性的杂志。如果它要深层次的培育它的客户和目标受众,我想DM杂志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DM杂志的效果和影响力还表现在DM杂志与报纸相比较,具有可存性特点。如日报的可保存性不超过一周,周报的可保存性不超过两周。一本月刊杂志不仅是DM杂志它的可保存性应该在一个半月以上。
第三,DM杂志读者群的高端性表现在它细分读者群,发行具有的针对性。DM杂志的发行场所和对象主要是中高档的休闲、娱乐、社区等以及行业VIP客户,它的对象具有高收入、高消费以及还有一定休闲时间等特点。
DM杂志具有发行对象精准明确、针对性强等特点,按理说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为什么许多的DM人涉足DM市场却以失败收局呢?
第一,低估了DM杂志的准入门槛。切入DM杂志这一行业,虽然不像做一本具有正规刊号杂志那样需要高投入,动辄几百万,但也决不是三、五十万能玩得转的。在DM杂志这一行业,一些投资者看好这一市场,投入一定量的资金来做,一时的热情,遇到困难如业务拓展不力,销售一时上不来,就随遇而冷,失去信心,停刊了事。殊不知,这一停刊带来的直接影响却是前期的投资就此付诸东流、打水飘。
第二,曲解了DM杂志的定位。有一点共识:在中国做DM杂志的90%都是广告人做的。这是很多DM杂志失败的重要原因。一本纯广告的杂志、一本广告堆砌的信息集合,它会有很好的市场吗?DM杂志是一本广告杂志,但不能以广告的手段来操作。只有那些内容定位准确、读者细分而又发行到位的DM杂志才会有广阔的前景。
第三,DM杂志的无序竞争。一个地区、一个行业,DM杂志层出不穷、生生不息,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它们要生存、要发展,在初期更多的是无序竞争,体现在为了争夺客户资源,“你不收钱、我免费”、“你送三期、我免五期”,以养市场的心态来求得发展。这样下来,一个客户本来有广告投放计划的,这本杂志给他免了三期、那本送了他五期,一年下来没有花宣传费就如此过去了,费用省了,自己却发展起来了。来年没有广告计划了,这怪谁,都是免费惹的祸。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DM杂志首先肯定是媒体,边缘化媒体也是媒体,其次DM杂志有高收入的细分读者群,能产生较好的广告效果和影响力,怎么来解决DM杂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呢?
我认为,DM人应该做好从无序竞争走向联合或合作和行业自律。行业自律非常重要,我们DM杂志同样参与市场竞争,可以不联合,可以不合作,但行业自律却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你免三期、我送五期”的作法不仅是省了别人的宣传费那么简单,那是伤了DM杂志的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既适合物种,也适合DM行业。毕竟,我们办DM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而不是福利机构。
综上所述,DM人须自律,自觉维护好DM杂志的收费问题,在发展初期出于发展的需要和竞争的需要,可以少收费,但是绝不能不收费。否则,伤了竞争对手,也伤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