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运营中心 >> ★危机/公关 >> 危机管理:“六条军诫”与“三不政策”(2)
    
  双击自动滚屏  
危机管理:“六条军诫”与“三不政策”(2)

发表日期:2018年6月8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2803 次

   从容应对危机:需依“三不政策”
  
  危机,每个企业都不愿意看到,但又都不能完全避免。企业运营时面临的环境分为常态和危机两种,在危机状态下,企业的管理是完全不同于常态的。所以说,每个现代企业都必须学会如何应对可抗或不可抗的“危机的爆发”,以便使自己免于一劫,或变“危”险为商“机”。  

  正视问题,不学“非洲鸵鸟”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对组织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所以倘若一个组织在发生危机事件时,不能与公众进行沟通,不向公众表明态度,只能招致外界的更大反感,只会损失更多。所以当危机爆发的时候,企业必须在最短时间做出最快的反应,才能掌握主动权。如果你不主动去填补信息真空, 在互联网时代,流言和小道消息就会泛滥,不利的舆论会给你带来更大的损害。也就是说,面对危机,企业切不可模仿把头埋在沙土里的鸵鸟,忘了自己大大的屁股正露在外面,自欺欺人地以为,那样别人就什么都看不见自己了。其实,那样即使回避了一时的问题,却可能为更大的危害播下了种子。 

  2003 年,关于“富士走私和富士施乐走私”的传闻在坊间流传,而后关于“富士走私”新闻不断被传媒曝光, 而此时的富士一直以沉默作答,不肯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不主动与媒体和公众沟通,大有企图蒙混过关之意。但事与愿违,两个星期后,北京开头揭露这一消息的那家报纸,与广州等国内几大媒体进行了大规模追踪报道,有的还配有社评性的评论,使“富士走私”事件在更大更深的传播到了社会,从而加深了危机。   

  开诚布公,不可去“挤牙膏”

  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危机发生时他们不会当“鸵鸟”,他们多多少少会向外做出说明,只可惜,这些企业大都不是开诚布公,一古脑儿地勇敢承认自己的一切错误,而是被动地,像“挤牙膏” 似的,每次一点一点地应付外界的质询与诘问,使人们更产生恐惧与怀疑, 给组织信誉带来致命打击,甚至消亡。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一个企业如有诚意,敢于向消费者提供,甚至外界还不知的信息, 并做出最彻底负责,而不是“挤牙膏” 的应付,是会在最大的限度上赢得人们原谅的。

  1994 年年底,英特尔公司发生了问题芯片事件。引发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源自最初英特尔将公共关系问题当成了技术问题来解决,它忽略了用户的感受,随之而来的媒体和公众的批评铺天盖地。最终,当英特尔公司面对那些群情激奋的用户表示,愿意更换芯片时,居然只有1%~3%用户真的来换芯片。其实,人们并非真的要更换芯片,他们只要求,如果他想换就能换就行了。

  人们感兴趣的往往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当事人对事情的态度。  

  一个声音,不能“七嘴八舌”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人成虎,讲的就是人多嘴杂的可怕。在现实生活中,由一人说出的话,经过多人传播后都会变了样,更何况话从多人口出。所以,当企业在危机中要对外说话时,必须先明确怎么去说,谁来说,跟谁说,内部要确定统一的发言人,如果董事长一个表态,总经理又是一个表态,基层员工再来表个态,那么事情只会越弄越糟。 因为危机的不确定性,紧急关头, 组织内部的人员很难立刻对危机达成共识。所以,越是危机时刻,越要首先明确企业中谁是组织对外信息发布的惟一出口,由这个人在第一时间传递出最适当的信息。

  在2003 年7 月底, SONY 彩电“召回”风波时,该公司就指定新闻发言人,整个对外的声音只有索尼中国公司高级公关经理李曦, 保证了与媒体信息沟通的统一性和畅通性,给广大媒体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信息源,使媒体尽可能获得全面的信息,避免了各类无根据猜测的产生,挽回了公司形象。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0)

中国哈尔管理学院(中国哈尔国际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液晶大楼   联系电话:18305759080;QQ:375453467   联系人:濮先生
备案编号:浙ICP备09057314号